欢迎访问诉讼论坛网!
面面谈|未来十年是否需要大所
[2016-01-17 07:52:46] 来源: 律新社   作者:王凤梅

 2016111,北京很冷,桂客留言一周年的活动现场很热。

  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律师和一些法律服务业机构共同众筹了《民主与法制》主编刘桂明微信公众号桂客留言律所管理与创新论坛活动。

  律新社作为协办媒体,见证了整个活动的发起、筹措和举办,这个完全以互联网方式来组织的活动本身就展示了一种崭新的提问方式:当这样一场数百人的法律人活动都可以不见面不打电话而仅仅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时,未来十年是否还需要大所?2016年互联网法律服务圈的趋势如何?

  律新社还注意到了另外一个现象:中伦、君合、大成、国浩、天同等顶级律所的创始合伙人齐齐到场,不仅从头听到尾,而且在发言中透露了很多最新的思考和信息。种种迹象都在传递着一个信号:2016,互联网法律圈将有巨震!

  中国大所的苦恼

  中国律师行业发展30多年来,第一批律师探索了多种发展模式,也造就了一些大型律所,但是无论大所还是小所,都一直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成长烦恼。

  国浩所的元老李淳律师在论坛上直接指出,中国一向所认为的人数多、收入高、面积大、分所多的大所模式,和国际上的工作语言多、业务完善等衡量标准完全不一样。究竟什么是大所所面临的现代管理以及互联网化的新挑战?让他更感忧虑的是:为什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中国律师才勉强到30万;为什么三十多年了,仍然未能形成一部律师发展产业政策或产业发展战略?中国律师的产业文化为什么一直没有形成?为什么会在最近十多年的时间里,有的律师事务所律师人数可以超过千人?为什么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公务员辞职做律师?……作为一名白头翁老律师,他觉得困扰了自己很多年的问题,至今依然没有满意的答案。

  2015年轰动中国律师界的宇宙最大所大成Dentons的合并,让大家都很好奇这起中外联姻的大所作何感受?大成所的高级合伙人肖金泉律师在论坛上坦言,外表看起来的合并磨合过程其实很痛苦,语言、思维、分配、管理……一窝蜂的问题,让合伙人们应接不暇。对于大成的快速国际化发展,他也坦言,就是从2007年开始律所合伙人确立了国际化战略之后开始的,大家这么多年来一直着手布局国际化,所以大成的今天是预见到的。接下来对于大成的挑战是在负荷之下推进融合,他们发现律所的文化战略非常重要,不仅要把律所管理融入全球,还要把中国文化输出去,用中国的实力建立国际法律服务市场标准,才能实现中国律所的国际化。

  2006年法律互联网预测:大佬来了!

  天同所的蒋勇律师,依然是坚定的法律大数据的推动者。他坚信,大数据是推动互联网法律服务圈发展的最核心动力。在移动互联时代,连接带来的信息数据共享,会给律师业带来新机遇。比如,无讼名片就移动互联时代律师的新身份。

  他对2016年法律互联网创新提出三个预测:

  1.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行业扶持基金投入大所传统强所,行业重量级大佬成批加入!

  2.交易类创业项目面临模式突破(如果没有突破就会死掉),工具类项目进入第二阶段,新模式诞生有待实践检验。

  3.法律互联网创业项目冰火两重天,团队重组项目并购改变竞争格局。

  蒋勇对法律服务业基础渠道的建设和技术探索引起了很多律界同行的赞同。

  君合所的创始合伙人肖微在发言中表示,对于未来是否有大所他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法律服务市场是否有需求以及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君合的探索是通过各种改革、协调全方位资源和人员的整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未来技术是一定需要的,技术是为了提升服务的效率,但是服务的本身还是由人来完成,因此,他对互联网的看法是一定要用,用于整合律所人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解决问题要抓住根本,否则就是一窝兔子,披着虎皮,想去吓死猪。

  全国律协副会长、中伦所的创始合伙人张学兵也表达了对互联网的关注,对当下大所及律师的关注,支持行业内的各种探索和创新。

  贺卫方教授、许章润教授、高子程律师、肖微律师、李大进律师、李晓鸣律师等法律界知名人士也纷纷到场,并发表精彩观点。

  据了解,2015年底金杜所发布的理脉引起了业内关注,2016,将有更多的大所投入互联网法律产品的探索。一轮中国大所的互联网风潮正在袭来。

  新兴革新力量不断涌现

  在论坛上,除了很多传统大所的创始人之外,很多法律行业的新创业者也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新思考。

  本次活动的赞助单位、法立方的创始人李曙光分享了自己的探索和思考。他认为,2015年是入口经济、圈层经济、场景经济、内容经济元年,2016将会进一步深化。

  瀛和律师机构总部负责人、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孙在辰主任,介绍了瀛和律师机构的发展模式以及几家法律电商的发展状况,重点诠释了瀛和律师机构正在架构的法律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各种资源都能够顺利对接,实现各种方式的共赢。

  领络科技的CEO候松涛提出,律所的革新之路中,要进行更细致的行业分工、职能分工,并通过职位晋升机制、职业风险基金、事业发展基金、培训基金、福利养老基金等改善律师行业管理。

  找法网CEO王涌在演讲中分享,大数据显示,法律服务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机会,2014年有283万案件被委托了,法院审理的案件1379万件,近80%的案件没有请律师。通过互联网,已经有存量市场、非讼的市场、法律电商的平台、风险防范的市场等都将成为业务增长点。

  年度话题未来十年是否需要大所,引发了各位律师和现场嘉宾的强烈反响。大所是中国律师业发展的标志,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是否还需要大所,的确是一个需要全行业共同思考的问题。几十年来,我国律师事务所经历了国资所、合作所、合伙所乃至个人所的变迁,逐渐涌现出了一批百人大所,但是将来是否需要大所,是需要讨论的。各位律师通过现场辩论的方式探讨这一未来趋势,各方观点精彩纷呈。

  关于这一话题,瀛和律师机构联合创始人、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董冬冬主任作为话题立论嘉宾之一,强调未来十年大所存在的必然性,并以人才的核心地位为出发点,辅以大数据等鲜活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他罗列中国单一法域、未来业务量大和需求刚性增长等特点,表示将来需要的是平台律所和精英律所,所以未来大所的存在是有现实依据的。

  几位反对未来需要大所的律师观点也很明确,他们主要围绕互联网给法律业带来的变化展开论述:未来律师行业很有可能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那样依靠固定的机构实现工作,律师事务所的优势将会逐渐减少;衡量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优良并不在于其规模的大小或是律师的多寡,关键在于是否能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未来,每个个体都是媒体,都可能成为品牌;消费者决定律所和律师的定位和发展趋势。

  李大进等资深律师特别强调了职业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希望内容整合与法律平台相结合;强调专业能力、管理模式、律所文化三者结合才是中国律所提高水平的关键。

 

 

主办:欢迎访问东方文化研究会诉讼文化委员会 | Copyright 2015 laom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