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诉讼论坛网!
【专家学者话两会】“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法学观察
[2016-03-09 10:07:25] 来源:陈谦信 张 东  作者:法制网

 正确处理市场、社会与政府的关系,是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贯穿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的一条红线。正如国家发改委徐绍史主任在就“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简称《规划纲要》)答记者问中指出的,整个“十三五”规划特别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重大改革需要于法有据的背景下,法治是调整市场、社会与政府关系的坚强保障。

《规划纲要》与有效市场的法治促进

有效的市场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纵观《规划纲要》,法治从以下方面促进有效市场:

其一,激发市场活力。向创业者提供技术服务、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缩减政府审批范围、开放民间资本进入基础电信领域竞争性业务、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破地域垄断与市场壁垒、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等发展战略,以及保护产权等相应的制度完善,有助于赋予市场主体更多地经济自由权,促进大众创新创业,最大限度激发微观活力,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其二,促进市场公平。公平条件下的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前提。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改革金融监管框架等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制度调整,有助于保障市场主体享有实质性的公平竞争权,塑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经济。

其三,保障市场稳定。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保障。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和政策工具,增强宏观政策协同性,同时强化规划战略导向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助于以制度化方式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预期,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规划纲要》与有力社会的法治保障

有力的社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社会凝聚力是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之一。纵观《规划纲要》,法治从以下方面保障有力的社会:

其一,增进社会正义。协调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等发展战略与制度调整,有助于促进社会正义,实现以公平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其二,培育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连接市场与政府的重要桥梁,有助于增进公民之间的互惠合作,克服市场失灵,同时分担政府公共职能,促进政府提供更有质量的公共服务。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增强社会自我调节功能等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社会治理基础制度的建设,有助于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良法善治。

《规划纲要》与有为政府的法治塑造

有为的政府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世界银行增长与发展委员会在2008年发布《增长报告: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发展战略》中,提炼了二战之后能够以7%的增长率持续增长25年以上的13个高增长经济体的特征,并从中归纳了所有成功国家的“五个惊人相似之处”,其中之一是“守信、可靠、有能力的政府”。因此,成功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有着良好的国家治理能力的有为政府。纵观《规划纲要》,法治从以下方面塑造有为的政府:

其一,加强规划实施。再好的规划也要落实。保障“十三五”规划有效实施,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政府积极履行职责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其二,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与全面守法等内容。其中,公正司法、法治政府建设尤其是预算法治,有助于引导政府公共权力的理性、高效行使,以更加有效地支撑有效市场与有力社会的建设。

其三,增进民众参与。规划归根结底是老百姓的事情,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成激励相容的好的制度,增强法治实施的动力。

综上,《规划纲要》确立的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法治进化,有助于从制度层面塑造新的发展阶段更为适宜、均衡与合作的市场、社会与政府关系,奠定“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法治基础。正如新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所指出的:“经济发展和持续增长是持续的产业和技术升级的结果,这需要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合作。”从此出发,我们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发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作者陈谦信系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副研究员、法学博士后,张东系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主办:欢迎访问东方文化研究会诉讼文化委员会 | Copyright 2015 laom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